在茫茫的人海里
我是哪一个
在奔腾的浪花里
我是哪一朵
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
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
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
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
不需要你认识我
不渴望你知道我
我把青春融进
融进祖国的江河
......
与八一重逢的日子,听到这深情而高亢的旋律,心里顿时澎湃起来。忆一段岁月,念一群人,与他们相处的那些日子,温暖而又绵长。
时光倒回十五年前,戈壁瀚海中尘土飞扬,荒凉寂静,只见那座神秘的大门里,红旗在高空呼啦啦喊着口号瞭望远方。侧门口,一个晒的黢黑,站的比路边的白杨树还要笔直的身影,清澈的目光落在我身上,我不由得紧张起来,跨过警戒线,将是另一番景象,即将开始新的生活,心里充满好奇和忐忑。“嫂子好!”随着一个敬礼,把我从遐想中拉回,此后,我又多了一重身份。
祁连高山、戈壁大漠、牧民骆驼,还有古朴醇厚的风土人情。在河西走廊经过的那片土地上,白墙青瓦围着的这座军营孤单的守在那里。院子里被两条小路分隔出三部分,西边是家属区,有临时来队探亲的,也有随军常住的,不过这里总是空荡荡的,难得看见人影。东边是硕大的养猪场和成片的菜地,只要能种出来的,这里都有。每到夏天,这儿就成了色彩最丰富的地方。战士们忙于练兵,我却成了光顾的常客,或采摘回连队,或送去食堂,也不算辜负了大自然的馈赠。正中间的是军事区,最前面的办公大楼庄重而威严,后面紧跟着的一排排营房,整整齐齐排列在那里。站岗是军人们睁着的眼睛,每个连队门口都有哨兵警戒。他们身背钢枪,如松般站在那神圣的地标线上,让人心生敬畏。每次去他们连队,我都会避开集合时间,从家属区绕道骑很久的自行车。
整齐划一的军营生活,没有了小说里侠客的恣意洒脱,也没有煮酒论英雄的逸致闲情,只有嘹亮的军歌,威武雄壮的步伐,闪亮的钢枪,常常伴随着的是黄土泥沙飞溅、风雨血汗齐袭。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把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挥洒在这里,更把对纪律和服从的执行体现到了极致。院子后面的炮场就是他们的战场,只要训练时间,“预备!放!”坚定的口令伴随轰隆的炮声不绝于耳。每次集合,嘹亮的军歌从不同的方向传来,此起彼伏,响彻天际,你不服我、我不服你。夜半时分一阵急促的哨声,就听见脚步匆匆震天响,以秒计时的压迫感让新兵慌乱狼狈,为了不拖后腿,他们便怀抱枪械,和衣而睡。然而部队生活紧张严肃中也不失活泼,他们以特有的方式丰富连队生活。球场上的酣畅快意,活动室里的欢声笑语,阅览室里的静静思索,水渠旁的嬉戏打闹,都是军营生活的符号。
国无防不立,民无军不安。遇到灾害险情执行任务时,战士们抱着“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”的悲壮,不问去路,不待归期。玉树地震,舟曲泥石流,西藏维稳,他们把危险挡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。记得生日那天晚上,正吃着泡面,一个紧急电话,他扔下碗筷就连夜开拔,由于保密需要,我不问他不提的默契已经养成。敞口尼龙袋里装上馒头,带上咸菜,便是一路的干粮。平安归来就是最美的重逢,玉树地震救灾那次,得知结束任务,我便早早来到离大院不远的车队必经之路,令人震撼的是只能在荧幕上看到的景象就呈现在眼前,一眼望不到头的群众自发在马路两边扭着秧歌,敲锣打鼓迎接着那些最可爱的人,他们伸长了脖子朝车队驶来的方向张望,国旗、鲜花、水果勾勒出无边的热情。我被这温暖热烈的气氛淹没,我想人民子弟兵不仅仅是我心中的英雄。长龙车队缓缓靠近,看不清他们的脸庞,一个敬礼已道尽千言万语,我想他们早已湿了眼眶,暖了心窝。此刻,心疼和敬意在心里疯涨蔓延。
时间久了,不再是萍水相逢他乡客,连队也是我的家。由于通勤,我是这个院子极少数能自由出入的人,也成了战士们盼望的那个人。每次回家,我的自行车手把上各色袋子挤的满满当当,汤面、零食、针线......,他们需要的都挂在那里,横着看过去,像一个拥挤的晾衣机。周末有时去帮厨,千人大食堂里,土豆、茄子堆成了山,光是收拾一样,就能让人望而生畏。炊事班的战士以锅碗瓢盆为武器,以油盐酱醋为弹药,日复一日站在三尺灶台前,在属于他的战场上冲锋。保障力连着战斗力,伙食里藏着战友情,和炊事员聊天得知,只要自己的汗水能换来战士们强壮的体魄,他们就很满足。有时他们修筑工事外出拉沙,我也会主动帮忙。沙场离驻地不是很远,路上偶然可以看见野骆驼悠闲散步,因为人迹罕至,它们并不害怕。战士们顶着风沙来回奔波,脸上爆皮,嘴唇干裂,那种苦发酵成了回味悠长的情愫。
后来,由于工作需要,又随军到陕北边城扎根。机关大院与野战部队的紧张忙碌相比,多了些许随和的生活气息,唯独不变的是大门口那面依旧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全副武装的哨兵。
军号不仅是乐器,也是命令,指导官兵们一天的工作和生活。从早到晚,号声不断,急促的上课号,激昂的集合号,舒缓的休息号......。最热闹的要数早晨,一声起床号响划破寂静的黎明,远远传来踏踏的跑步声隐忍而有力,伴随“一二三四”响亮的口号声,彻底撕碎了天空的黑幕,新的一天开始了。
孩子们欢喜的趴在窗户上模仿叔叔们在操场摆沙盘、打军体拳,看着他们防恐实战演练、挟持人质演练总是跃跃欲试,最兴奋的时刻是躲在角落远远的看着他们侍弄枪械。有时听到跑步声,便结伴匆匆下楼,跟在队伍后面呼哧呼哧的跑着,不服输的小家伙们很快就被远远地甩在后面,但这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继续加入的热情。那些永恒定格的画面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红色的种子,正朝着沧桑正道开出梦想的花儿来。
我闲时则在家里整理那些宝贝,端详着被汗水浸泡过、洗的褪色的军装,就像看着老朋友一样亲切。金黄的领花、厚重的肩章、沧桑的资历章,这些沉甸甸的东西经过拆卸、组装,被我的双手抚摸过无数遍,我把对军人的情节和珍藏的记忆都融进了军装里。
晚饭后,家属们经常聚在大门外闲话家常,分享着和另一半背后的故事。她们勇敢的选择了橄榄绿,也学会了承受橄榄的苦涩,她们笑对聚少离多的寂寞,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,成为军嫂的那一刻,就注定不再柔弱。军人有他们的信仰,军嫂有自己的执著,这一切让短暂的相聚变得珍贵值得。
抬眼望去,“听党指挥、能打胜仗、作风优良”的光亮把院子照的红彤彤的,也把大人孩子脸上的欢笑照的更加明媚灿烂。
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筵席终归要散。告别大院时离愁和眷恋都在最后的回眸里化作了无言。稚子常常哭闹:“妈妈,我要回门口有叔叔站岗的那个家!为什么回不去了?”此刻有千万种思绪,嘴角却挤不出一个字。懵懂的他不明的是,爸爸已然卸甲,叔叔们也散落天涯奔赴新的生活,徒留再聚何年的伤感和落寞。但愿离军的他们不要像迷路的旅人彷徨与迷茫,可以一路坦途。从此无论身处何方,不经意间的一抹军绿色便会撞击心灵,引起瞬间的血液沸腾,目光不自觉停留在那些熟悉的身影上,仿佛如昨。
又是一年四季轮回,你曾用从戎报国志筑梦军营,我曾跟随你的足迹,同行一程,用守望装点你的绿色青春。你无悔!我亦无悔!(沣京公司 周小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