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他们是立足本职、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,他们是攻坚克难、锐意进取的闯创尖兵,他们是砥砺传承、匠心筑梦的新能工匠,他们是勇破敢立、只争朝夕的青年先锋……他们一路奔跑,一路攀登,一路耕耘,用日复一日的坚持、拼搏、求索,彰显了新能榜样的责任和担当。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近新型能源公司2024年度优秀班组长,聆听闯创故事,感悟新能力量。
选煤公司 姚晓垒
姚晓垒,选煤公司黄陵二矿选煤厂机修班长。扎根选煤行业数十年,他不怕吃苦、踏实肯干,凭借爱岗敬业的精神、勤学苦练的执着、精益求精的追求,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,由一名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公司优秀班组长。
他高度重视安全管理,常态化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,通过“每日一题”“每月一考”等形式,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。他以“治未病”的管理思维,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,做好预防性检修,全力以赴确保设备平稳运行。
他积极投身技术创新,组织职工参与“小改小革”和修旧利废,持续优化和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。2024年,带头开展605、606刮板机缩链装置改造、3050皮带卸料装置升级等多个创新项目,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,降低职工劳动强度,提升安全系数。
他加强班组建设,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分享工作经验和技能,有效提升职工技术水平和能力素养,增强了团队协作效率,机修班总是能高效完成设备检维修工作,为选煤厂安全运行保驾护航。2024年,他荣获新型能源公司“优秀班组长”称号。
选煤公司 卢理强
卢理强,选煤公司文家坡选煤厂机修班长。他扎根选煤一线近十载,用安全与创新双轨并行的工匠精神,在乌金分选的洪流中淬炼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先锋本色。
他用“安全三镜”管理法筑牢班组安全防线,即用“显微镜”排查隐患,拿“放大镜”剖析案例,以“望远镜”谋划防控。他结合选煤车间的实际案例,深入现场,实地讲解安全操作规程,带动班组成员反违章、查隐患。2024年班组整改完成100余项安全隐患。机修班保持1389天“零事故”。
面对煤泥筛分效率“卡脖子”难题,他带领团队发挥创新思维优化升级,将弧形筛改造为固定筛,改变来料分配结构和脱水角度,使产品水分降低了2%,商品煤发热量平均提高了80大卡,每月可为客户增加100万元经济效益。诸如此类的创新改造还有二十余项,不仅有效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,而且为车间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此外,他发挥机修专业技能,深入挖潜增效,开展修旧利废,将诸多工具变废为宝,每月节约近10万材料费用。积极开展“传帮带”工作,先后结成8对师徒,将工作经验和技能倾囊相授,带动班组成员共同进步。
淮源热电公司 邱星
邱星,淮源热电公司锅炉车间负责人。他始终以诚待人,勤勉工作,认真严谨履行职责,保持高度工作热情,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能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他深入剖析锅炉车间所辖工作的特性与实际需求,科学构建管理体系,监督锅炉专业操作人员严格按章操作,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有条不紊顺利推进,保证运行工况安全平稳。
在2024年度的核心生产任务中,他策划并成功完成1#炉的计划启停任务及停炉后的检查与检修工作,为后续生产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随后组织完成了2#炉的吹管及“72+24h”试运行,期间对各类技术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精准监控与及时调整,顺利实现了1#炉与2#炉的负荷切换,并稳定对外供汽。
在技术进步与创新方面,邱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。他组织实施的冷渣机冷却水改造项目,通过安装自动稳压泵系统,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冷渣机冷却水超温的问题,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咸阳公司 马一波
马一波,咸阳公司安全生产部运行二班班长。自2014年入职以来,他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不懈努力,主动担当,积极作为,从一名普通锅炉运行人员成长为运行班长。
他十分重视团队建设,通过“传帮带”、一对一授课等方式,帮助新工快速掌握操作技能。时刻关注班组成员思想动态,及时解决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,营造积极向上、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。他还带领班组积极参与公司的“小指标竞赛”,对设备进行精细化调整,及时处理跑冒滴漏,节约能源成本。运行二班荣获陕煤集团“优秀班组”称号,成为咸阳公司班组建设的典范。他本人也连续五年获得咸阳公司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2024年,在咸阳公司50t/h燃气锅炉和溴化锂机组调试投用时,马一波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,深入研究设备图纸,反复调试运行参数,保障了设备平稳运行。同年,在新型能源公司首届技能比武大赛中,他更是勇夺司炉工冠军。凭借过硬的能力和出色的表现,他荣获新型能源公司2024年度“优秀班组长”荣誉称号。
氢能公司 赵国栋
赵国栋,蒲城加氢站项目建设小组组长。他积极发扬敢闯敢创的企业精神,长期驻扎建设一线,尽职尽责,真抓实干,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,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优秀班组长的风采与担当。
2024年8月16日蒲城加氢站项目开工建设,赵国栋凭深厚专业功底和实战经验,主动担纲重任,深入研读项目文件,精准把握建设要点。他常驻施工现场,与一线人员并肩作战。面对施工难题,他密切关注工程进度,每天对照计划检查分析,针对影响因素迅速决策。
在加氢站站房建设中,连续降雨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作业,他迅速组织场地排水和基础清理,增加搅拌设备与运输车辆,成功追回工期,确保站房主体结构按时完工。在地基回填环节,他组织专题研讨会,制定既满足需求又节约成本的方案,实施后回填利用率高达98%,节约成本近10万元,为公司项目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