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台老伙计返厂维修要1000块,咱们自己动手只花了80元零件费!”神木公司天津华苑制粉中心检修班长栗炜捧着刚“复活”的电动扳手笑开了花。面对钢材价格上涨、人工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,他们用创新思维在降本增效“战场”上演绎着别样精彩。
“工具医院”唤醒沉睡资源
“我们建立了三级诊疗体系,小毛病班组自修,疑难杂症技术组会诊,实在不行才返厂。”走进检修车间,电工小王正给生锈的水平仪做“手术”。
在工具墙上,每台设备都贴着“设备检查码”,每月两次定期检查设备线路绝缘、运行状态,各项参数全部正常才可张贴。5月以来,6台电动工具经“妙手回春”重上一线,节省采购费用1.2万元。更令人称道的是“零件银行”,报废设备的可用部件分类建档,像搭积木般拼装再利用,收尘器袋笼二次利用就避免重复采购2.3万元。
“诸葛会”上集智破题
“脚手架扣件损耗超标,问题出在装卸方式!”“混凝土余料可以制作预制块……。”在每周二的“降本诸葛亮会”上,这样的金点子层出不穷。
项目创新“问题悬赏制”,将材料浪费、设备损耗等痛点张榜招贤,仅5月就收集合理化建议14条。针对小型机具“带病上岗”顽疾,青年突击队发明“设备体检三步法”,通过听异响、查震动、测精度提前预警故障,使返工率下降18%。
“长效药方”根治“浪费病”
“降本增效不是一阵风,要变成肌肉记忆,把‘过紧日子思维’从有意识向下意识转变。”中心主任高世海在月度例会上强调道。
在项目中心,每位成员都是成本观察员,每台设备配有健康档案,每月都要评选“节约之星”。根据该项目5月份数据显示,项目综合成本同比下降1.2%,工具周转率提升40%,更培育出2名能维修、懂算账的复合型工匠。 (甄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