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公司转型发展的浪潮中,企业文化始终是凝聚人心、驱动前行的无形力量。作为班组“领头人”,我深知班组长不仅是生产指挥者,更是“敢闯敢创”文化的践行者与传递者。这份沉甸甸的责任,让我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,总想着带领班组成员突破“舒适圈”,做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
去年冬季,班组面临热力管网运行效率瓶颈,因用户用量波动大、热网监测系统更新频率快等问题,经常导致锅炉负荷调整滞后。同时,锅炉温度调节依赖电动阀、多台锅炉同压运行等方式,既浪费能耗,又难以保证蒸汽品质。看着集控室屏幕上跳动的数字,我心里很清楚:守着老办法行不通,必须用创新破局。
那段时间,我带头扎进资料堆,从热网运行原理到锅炉燃烧工况参数,逐页啃读专业书籍,遇到不懂的问题,就找公司前辈请教,把关键经验一条条记录下来。下班后,我组织班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,有人提出用蒸汽压力实时数据替代用量数据,有人建议按负荷分层调整温度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慢慢勾勒出改进方向。经过近20次模拟推演和现场测试,四项优化措施终于落地:一是变“滞后调整”为“实时响应”,不再依赖热网监测系统的用量数据,而是根据锅炉盘面过热蒸汽压力变化即时调整负荷,彻底解决了管网憋压与压力不足的难题;二是改“电动调节”为“手动精准干预”,根据锅炉小、中、大三种负荷层次,手动控制减温水进水量,不仅提升了蒸汽流量与管网温度,还降低了管损;三是破“同压运行”思维,通过分析每台锅炉运行数据,确定各自最优燃烧工况的目标压力,多炉分开调参后,热效率得到提升;四是优“协作方式”,调整负荷时安排专人在就地控制面板同步调节鼓风机频率与FGR阀门开度,既保证了氧含量、氮氧化物达标和锅炉安全运行,又实现节能降耗。
这些变化,是“闯创”文化让我们突破了自我设限。如今,我正带领班组以四个“向好”明晰成长路径:向下深耕,扎根生产一线勤学不辍,把每一个操作细节练扎实;向上创新,敢于开拓新思路、尝试新方法,持续提升工作效率;向前突破,遇到难题不退缩,积蓄力量迎难而上;向后反思,每次任务后认真复盘,总结得失改进不足。
在公司打造“一体两翼双驱”战略布局的征程上,我们或许只是微小的一环,但只要每一名新能人都带着“敢闯敢创”的劲头,把企业文化融入岗位实践,就一定能汇聚成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。未来,我会继续以班组长的责任担当,带领班组在实干中创新,在创新中成长,讲好更多属于我们的新能故事。
返回上一页